化学化工学院开展期末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为切实做好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寒假环境,保证寒假期间实验室安全稳定的运行,1月10日上午,李冰副院长带领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开展期末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检查组重点检查使用易燃易爆物化学品和大功率用电设备的实验室,要求研究生注意实验室用电、用水、用气及消防安全,强调假期仍然在使用实验室的责任人,必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责任到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切实做好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营造和谐稳定的寒假环境,保证寒假期间实验室安全稳定的运行,1月10日上午,李冰副院长带领实验室安全管理员开展期末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检查组重点检查使用易燃易爆物化学品和大功率用电设备的实验室,要求研究生注意实验室用电、用水、用气及消防安全,强调假期仍然在使用实验室的责任人,必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责任到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2024年,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了系列科普活动,成效显著。12月30日,本年度科普活动总结大会在科技楼219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实验室副主任高新华主持,科普团队师生参加。图一科普队伍合影会上,高新华对本年度科普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展示了一系列亮点数据和精彩瞬间。他表示,2024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了“煤炭的前世今生”“电池的神秘面纱”“神奇的分离膜”“点煤成气”“神奇的高压电”“氢动未来”6个科普团队,面向宁夏物理学会、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银川一中和西夏区第九小学等单位组织科普活动9次,接待大、中、小学生1079名,充分发挥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的优势,助推科普走向社会。图二科普讲解现场图三科普活动合影下一年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将持续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进一步扩大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12月19日下午,化工系2024年度教学工作会议在科技楼C219会议室成功举行。全系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教学工作中的关键要点与未来规划,为提升化工系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会上李平主任对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针对新进博士参与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2024版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化工行业的前沿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路径。李平老师详细阐述了新方案在课程体系架构调整、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等方面的创新举措,鼓励全体教师积极适应新变化,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对于新进博士,李平老师强调,教学工作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新进博士应尽快熟悉教学环境与教学规范,积极参与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科研潜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为化工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随后,范辉副主任首先就期末考试阅卷及教学资料提交要求进行了详细介绍。范老师强调,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阅卷工作必须严谨公正、规范有序。她对阅卷流程、评分标准、成绩录入,达成情况评价材料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详细阐述,并指出教学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教学评估、专业建设以及专业认证的重要意义。教师们需认真整理并按时提交教案、教学大纲、教学反思、课程达成情况报告等资料,确保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实记录,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支撑。最...
岁末临近,我院纵向科研项目再次传来了喜讯。杨金会教授主持的“碳化钙/氨基氰绿色转化化学”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支持,直接经费259万元;王胜平教授主持的“二氧化碳和低碳烷烃干重整制合成气Ni基催化剂构筑及构效关系研究”项目获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直接经费100万元;束远博士参与的“炔醛偶联气-固-液反应器内颗粒-液相时空交叉反应的多尺度调控机制”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分配直接经费70万元。这些获批项目是我院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取得的显著成绩,也是学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学科发展研究、不断开拓进取的有力证明。学院将继续做好支持工作,期待我院教师持续加强工作热情,以学为舟、以思为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做到超前规划、反复研磨,争取再创佳绩,共同促进学院科研能力迈上更高的台阶,为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12月13日,化学化工学院领导任命宣布大会在科技楼C219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韩惠丽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永丽主持会议并宣布了学校党委任职决定:王彦仓任化学化工学院党总支委员、书记;张鹏飞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前沿科学与技术学部副部长。王彦仓和张鹏飞两位同志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韩惠丽代表学校对两位领导的任命表示祝贺,对学院提出新要求,希望全院团结一致、共同谱写学院发展新篇章
12月12日,化学化工学院邀请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经理王林涛为我院2021级化工、应化专业本科生开展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的讲座,共有100余名学生参加,化工系主任李平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活动。王林涛经理本科毕业于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目前在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负责企业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等工作,也是中国石油HSE咨询师、HAZOP分析师,中国化学品协会安全专家、宁夏应急管理厅安全专家。毕业后一直从事化工一线生产管理工作,2007年起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熟悉HSE管理、杜邦安全管理、安全标准化等管理体系,参加过中国石油集团多项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编写,参加过原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中外化学品安全管理对标管理,危险化学品企业量化评级等工作,对企业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安全管理方面有丰富的运行经验。王林涛经理从“HSE管理体系思路”、“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应用实践”三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了HSE管理体系和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由来、中国石油HSE管理体系及杜邦过程安全管理模型,并且以幽默风趣的方式通过丰富的案例给同学们分享了日常安全、生产安全经验。另外,他还给同学们介绍了人工智能目前在企业的推广应用情况,如AI智能系统的训练、包装码垛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巡检机器人等减少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的措施。他强调安全是一种素养,从风险到发生事故是穿透层层保护层导致,安全管理就是要...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刘翔宇课题组在MOF基双金属衍生材料的合成及其电催化析氧反应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Deliberate design of MOF-based pre-catalyst rationalizing the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toward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ScienceChina-Chemistry》(IF = 10.4,中科院一区),材料与化工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云辉为第一作者,我校刘翔宇教授、南开大学严振华教授、长江师范大学王广钊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本工作设计合成了一种2-羟基膦乙酸(HPAA)修饰的MOF-808材料微型吸附剂,能够有效地锚定金属离子Fe3+和Ni2+。通过原位电氧化动态重构形成了具有良好OER活性的R-MOF-HPAA@FeNi电催化剂,在10 mA cm−2下具有低过电位(272 mV)和超30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由于HPAA的螯合作用,重构后的R-MOF-HPAA@FeNi催化剂的双金属活性位点Fe/Ni在二维超薄Zr(OH)4片上呈现原子级分布。实现了晶格氧参与的高效稳定氧析出,表现出晶格氧机制和双金属位点机制(DMSM)。本工作为基于MOF的预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合理利用结构重构来实现高效OER活性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463010、12304295、22266026),宁夏自然科学基金(2023AAC03227、2022AAC05002)和宁夏大学学科建设项目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engine.scichina.com/doi/10.1007/s11426-024-2453-
近日,化学化工学院刘翔宇课题组在MOF基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合成及其光催化CO2还原性能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Co–In Bimetallic Hydroxide Nanosheet Arrays with Coexisting Hydroxyl and Metal Vacancies Anchored on Rod-like MOF Template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Reduction”为题发表于国际综合性学术刊物《Advanced Science》(IF = 14.3,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化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封静娟为第一作者,刘翔宇教授和田蒙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本项工作以MIL-68(In)-NH2为模板原位生长具有超薄纳米片形貌的双金属氢氧化物CoIn-LDH/MOF。CoIn-LDH/MOF光催化CO2还原为CO的产量达到2.32 mmol·g-1·h-1,远高于MIL-68(In)-NH2和块状CoIn-LDH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同步辐射、原位XPS、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一系列表征和理论计算对其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证明CoIn-LDH/MOF中金属和羟基双空位的存在促进了电子转移,降低了产生*COOH和CO(g)的能垒,从而提高了光催化CO2还原性能。本工作为合成富含缺陷的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463010和22266026),宁夏自然科学基金(2022AAC05002),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2024FRD0505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4T170927)和宁夏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11673
11月29日-12月1日,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50所学校的1831名选手参赛,参赛院校数与选手数均创历史之最。决赛阶段共有来自155所院校的509名选手到场参赛,仅占初赛人数的30%。在毕淑娴、吕俊敏、陈伟老师的指导下,我院2021级化学(师范)王艺同学最终在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荣获中学化学组二等奖。“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是由田家炳基金会冠名赞助,由全国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专业指导,是目前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学科领域最全、影响力最广的教学技能赛事,对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本科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注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锤炼,坚持并鼓励各专业学生参加各项省级、国家级比赛,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院将继续秉承“以赛促练、以练促学、以学促能”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2024年11月25日,宁夏全区科技大会在银川召开。会上,宣读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2023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获奖代表进行了表彰。化学化工学院共获奖3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创下历年新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近年来,我院致力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围绕“四个面向”战略指引,坚持“有组织地做有用科研”的理念 ,培育具有辨识度的重大科研成果,打造具有创造力的科研团队,为学校高质量科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次获奖的3项成果,正是我院科研团队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学院科研实力的有力证明。日后,我院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助推学院在高质量科研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为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