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2022年秋季学术沙龙系列报告(三)
报告题目: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 主讲嘉宾:王双印 教授 湖南大学个人简介 王双印,湖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
报告题目: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 主讲嘉宾:王双印 教授 湖南大学个人简介 王双印,湖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2010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玛丽居里...
9月22日晚上7点,化学化工学院2022年秋季学术沙龙系列报告会在线上举行,国家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做了题为“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新过程”的报告。我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本科生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曾杰教授结合深空科学发展面临的呼吸、食物、药品及能源供应问题,通过构建系列催化剂并以电催化等手段,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供在深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燃料及...
报告题目: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新过程报告人:曾杰 教授 曾杰,男,二级教授,中共党员,1980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200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师从侯建国院士。2008-2011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2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担任研究助理教授。2012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
报告题目:铜/银晶态光电功能配合物分子的光学性能调控主讲嘉宾:刘宽冠 教授刘宽冠,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宁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晶态币金属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培育项目1项,宁夏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1项,厦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区重点研发、宁夏大学...
报告题目:手性、重排与合成应用——从叠氮化合物反应中学习经验主讲嘉宾:顾培明 教授报告人简介:个人简介:顾培明,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响水县。1998年9月-2002年6月 兰州大学化学本科,2002年9月-2007年6月 兰州大学博士(有机合成化学,导师:涂永强教授),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University of Delaware博士后(天然产物全合成,合作导师:Prof. Douglass F. Taber),2009年10月加入宁夏大学...
6月23日晚,化学化工学院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孔令学副研究员开展了题为“煤灰中碱性组分的相互作用及对黏温特性的影响”的学术报告,孔令学副研究员结合近些年在气化用煤特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应用情况,重点介绍了二元碱性组分Ca-Na对煤灰熔渣黏温特性、熔渣结构的影响及高温下熔渣固相生成及结晶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工程软件计算分析了二元复合助剂对气化炉运行过程中煤耗、氧耗、蒸汽消耗...
题 目:煤灰中碱性组分的相互作用及对黏温特性的影响报告人:孔令学 副研究员孔令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能源过程工程与化学工程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煤气化过程基础及高钠煤气化利用的研究,包括煤灰流动性质、矿物质演化行为、有机质与无机质相互作用、颗粒物生成及飞灰沉积特性等。入选2018年山西省“三晋英才”支...
6月9日晚,化学化工学院学术沙龙系列报告邀请宁夏宝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黄斌高级工程师为化工、应化等工科专业学生开展了题为“卓越工程师的成长之路——享受挑战,享受成长”的报告。黄斌副总裁结合宁东基地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历程,给同学们分享了他自2004年宁东基地开发建设以来,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5万吨/年煤基甲醇、50万吨/年煤基烯烃和400万吨/年煤制油等项目建设,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中作为总工程师,发挥了...
报告题目:科技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报 告 人:张学梅 博士报告人简介: 张学梅,博士,副编审。2009年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2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5月入职《中国科学》杂志社,主要负责《中国科学:化学》中英文刊的出版工作。自2016年任编辑部主管。曾获得中国科学院“两刊”优秀编辑、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骏马奖、中国科学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小百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