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我院“知化大讲堂”系列报告成功举办

阅读次数:     日期:2025-08-20

8月19日下午,化学化工学院“知化大讲堂”系列报告成功开讲。天津工业大学梅东海教授、英国利物浦大学屠昕教授、天津大学刘昌俊教授依次为师生们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化学化工学院王周君教授主持,化学化工学院部分教师及多名研究生听取了此次报告。

梅东海教授以“凝聚水相体系非均相催化反应理论研究”为题,讲解了凝聚水相体系中金属,金属氧化物和分子筛三种主要固体催化剂上表面反应过程。屠昕教授以“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等离子体绿色化工”为题,介绍了等离子体技术这一新兴技术在合成燃料和化工产品(包括合成氨、二氧化碳转化和甲烷活化)领域的前沿和进展。刘昌俊教授以“CO2加氢负载镍催化剂选择性调控研究进展”为题,重点介绍了氧化铟及其负载金属催化剂在CO2加氢合成甲醇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三位教授的精彩报告促进了我院师生对催化领域前沿的深入了解,激发了大家的科研热情。

梅东海,天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在石油大学(北京)获得博士学位。1997至2006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6年起在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工作,任研究员。2018年10月起全职在天津工业大学工作。2019年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创新长期项目。主要研究领域是采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研究非均相催化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理性设计多功能高活性、高选择性分子筛基催化材料。迄今为止,已在包括Science, Nat. Catal.,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上发表文章240多篇,被引28000多次,谷歌H指数79。

屠昕, 英国利物浦大学电气工程与电子系等离子体催化讲席教授,长期致力于将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用于能源高效转化利用和环境污染控制等基础前沿和应用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国际化研究背景,在Nat. Rev. Mater., Nat. Rev. Clean Technol., Chem,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重要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50余篇(Google 引用次数>18000, H因子78)。屠昕教授是等离子体催化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学者,获得2024年欧洲物理学会和英国物理学会共同设立的威廉·克鲁克斯奖(William Crookes Prize), 多次举办国际会议/暑期学校并担任国际会议主席7次,受邀在重要国际会议作邀请报告120余次。

刘昌俊,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在二氧化碳转化利用、等离子体催化剂与纳米材料制备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工作。首创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氧化铟及金属促氧化铟催化剂实验体系。曾任美国化学会(ACS)燃料化学分会2010年程序主席、国际二氧化碳利用大会第十届大会主席、中国力学会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Energy Environ. Sci.期刊顾问、Energy Environ. Sci.,Green Chem.,Catal. Today等期刊客座编辑;现任Appl. Catal. B,J. COUtil.,Chinese J. Catal.,J. Energy Chem.等期刊顾问。连续进入Elsevier高被引中国作者(化学工程)榜单。